2004年7月9日, 沈阳第一机床厂 将重组、整合云南机床制造业的棋子投在了具有60多年机床制造历史的春城昆明。四年后的今天,一个走在市场边缘的企业一举摆脱亏损,产量位居同行业第三位,大步迈入了中国车床行业的第一方阵,持续了金牌出口基地的优势。
一个在国内精细制造程度抢先、集A股和H股于一身的镗床世家,逐渐摆脱了限制开展的窘境,产销范围发作宏大变化。CY集团和昆明机床这两大国内同行业的知名机床企业经过不时融入 沈阳第一机床厂 先进的运营理念,又一次迸发出宏大的能量,成为云南配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企业。
引进战略同伴寻求开展
上世纪90年代,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(云南机床厂)由于历史上的诸多缘由,债务缠身,担负繁重,技术改造停滞。2003年, 沈阳机床配件产量从过去的3500台急剧萎缩到800台,年销售收入从近2亿元降到5500万元,出口创汇从1300万美圆降到300万美圆;2004年上半年,仅消费机床151台,相当于过去半个月的产量;2004年7月,产出为零。消费曾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,债务高达3亿多元。
为引进战略协作同伴寻求开展,CY集团选中了 沈阳第一机床厂 。“与沈阳机床集团重组十分不容易,完整就是当年酣战急,往常成一统。由于业界‘北有沈一,南有云机’的说法,足以证明曾经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,但如今却要跟对方谈协作,难度是显然的。”CY集团总经理张士第说,“重组不只仅是引来了资金,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、管理理念,完成市场资源、技术资源的共享。”
“瘦身”与“转身”间突围
在自创 沈阳第一机床厂 的管理形式后,CY集团将全公司行政机构精简为8部1室,11个车间,中层管理人员从108人精简到31人,并坚持一个准绳、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,再造企业新的消费运营形式。一个准绳,即“只为胜利找办法,不为失败找理由”。六个着力,一是着力转变职工思想观念;二是着力停止机构调整和人事制度变革;三是完成消费组织构造的调整; 沈阳机床配件四是着力快速恢复消费运营;五是着力停止分配制度变革;六是着力推进技术研发工作。分配准绳也定位为效率优先,统筹公平。这一系列变革措施调动了广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CY集团在“转身”与“瘦身”间完成了突围。截至 2005年12月6日,与 沈阳机床配件 重组仅一年,CY集团消费各类机床7200台,提早25天完成全年消费任务,经济指标比2004年翻了两番。 2007年,CY集团开展速度倍增,与重组前一年相比,机床产量为10.4倍,工业总产值为15.6倍,销售收入为16.9倍,数控机床到达3000台以上,到达原CY普车最好年产程度;与CY集团历史最好程度相比,产量进步5倍,产值进步5.3倍,销售收入进步5倍,数控机床产量进步15 倍,出口创汇超越历史最好程度,到达了1430万美圆。今年,CY集团机床主业将完成11.5亿元,其中数控机床产值将到达6亿元,产值数控化率将到达 50%以上。 |